小T导读:在谈论工业数据管理时,我们常常会听到“4V”这样的术语,而在大数据领域,也有类似的版本,甚至扩展成了5V、6V、乃至8V。但一个问题随之而来:这些被广泛引用的数据特征,真的代表了用户的痛点吗?真的切中了工业企业在实际应用中最棘手的挑战吗?TDengine 解决方案架构师陈展隆结合自己多年服务工业客户的经验,分享了他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观察与思考。或许,我们该重新思考:数据管理的“用户”到底是谁?又是谁,真正面临着那些看不见的难题?
1. 4V 是用户痛点吗?
在工业数据管理方面,用户面临的挑战或者说使用痛点是什么呢?工业圈最常说的是 4V(variety 多样性、velocity 高速性、volume 海量性、variability 多变性),大数据圈也有类似的 4V 说法(Volume 海量性、Velocity 高速性、Variety 多样性、Value 价值性),甚至还有 5V、6V、7V、8V。那么,大家挂在嘴边的这些数据特征,各种 V,真的是用户面临的挑战吗?真的是用户的使用痛点吗?
也是,也不是。
主要看你所指的“用户”是谁。
2. 你在解决谁的问题?
比如,我们看看 AVEVA PI 的观点。PI System 解决方案已成为工业实时时序数据管理领域的黄金标准。在《AVEVA PI System Portfolio》宣传册中提到(根据原文翻译):运营数据具备 variety 多样性、velocity 高速性、volume 海量性、variability 多变性四大特征。数百乃至数千条数据流若缺乏业务语境支撑,将难以理解与利用。
正因如此,AVEVA PI System开发者开创性研发了针对海量时序数据的采集、存储、标记与索引优化技术,并确保现场工程师无需编程或 IT 支持即可快速访问数据、即时解决问题。由此构建的 AVEVA PI System 产品组合,使运营及关联部门用户能够轻松识别并访问所需数据,以最大化运行时长、保障安全、提升运营效率。众多企业采用端到端冗余的高可用配置,确保紧急情况下关键数据的持续访问。
PI System 不愧是行业标杆,其所指的“数据用户”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师、操作员、工厂经理及分析师。但是,PI System 的开创性的技术,主要解决的是谁的问题呢?如文中所言,是“现场工程师”。
为什么是这样?为什么不是数据消费的最终用户?
3. 数据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?
笔者从业 20 年,一直在和工业数据打交道。从早期的 MES、EMS、PHM,到后来的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;确切的说,我的客户,都是工业数据的“数据用户”。用户最关心的是你的解决方案能否解决其问题。
在常规的 MOM(制造运营管理系统)、智能工厂、工业互联网等等应用中,数据消费的最终用户,其实是各层管理者、操作员、统计员、决策者。这些最终用户,想要获得实时信息、获得业务洞察,往往需要先提出需求,由研发人员或 IT 工程师做定制开发;系统做的比较好的,比如 PI System,可以由现场工程师通过配置组态而得,已经是很大的进步。
以上,就是常见的“工业数据管理”解决方案的现状。
如果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,他们在工业数据管理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?
笔者浅见:除了上述提到的在规模性(海量高频)、价值性(价值密度低)、复杂性(多源异构、质量差、缺失上下文和业务语义)这 3 个方面之外,最重要的还有第 4 个方面:壁垒。体现如下:
- 技术应用:新技术难以迅速部署
- 数据安全:数据安全限制共享价值
- 行业知识:行业知识壁垒高筑
最终用户真正想要的,是在获得业务洞察时,不再依赖现场工程师,不再依赖 IT 工程师,不再依赖数据分析师,甚至不用再挖空心思提问。这是真正的数据消费的新范式。
4. 如何解决?
正确的问题往往比答案重要,好的问题就是一半的答案。我们重新审视数据最终用户所面临的挑战,目的是识别工业数据管理真正的问题,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来解决问题。
涛思数据八年磨一剑,即将重磅推出的,就是这样一款产品。它不仅继承了我们在时序数据处理上的深厚积累,更通过 AI 驱动的数据理解与推送机制,真正实现“数据自己说话”,重构数据消费的逻辑。
7 月 29 日 19:30,欢迎扫码预约线上发布会,一起见证这场工业数据管理范式的变革。对于每天与数据打交道的你来说,这将不仅仅是一场发布,更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开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