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序数据库 TDengine 让大家看见“代码化”背后的中国开源力量

小T

2025-11-25 / ,

当 AI 与开源成为产业级趋势时,我们不得不思考几个现实问题:真正能把开源工程体系打磨扎实的团队有多少?又有多少项目能在技术浪潮之外,持续保持高质量迭代与社区活跃?

上周举行的 2025 开放原子开发者大会,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答案。大会主题定为「一切为了开发者——AI 共智,开源共享」,更关注项目实践、工程落地和开发者生态,而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的讨论。而今年的 TDengine,在这个舞台上出现了两次:一次在主论坛,一次在颁奖仪式。

“一切用代码说话”:TDengine 的工程方法论

在主论坛演讲中,涛思数据(TDengine)创始人 & CEO 陶建辉带来了《一切用代码说话》的主题分享——一个来自一线工程团队的实践复盘。

时序数据库 TDengine 让大家看见“代码化”背后的中国开源力量 - TDengine Database 时序数据库

他在演讲中提到一个颇具冲击力的事实:2020 年以前,TDengine 的研发效能是如今的至少 5 倍。

这一对比背后,是他长期在中美研发团队观察到的问题:新人环境上手慢、规范分散、测试覆盖不可追踪、测试资源长期紧张……这些情况并非某个团队的特例,而是大量软件团队的共性挑战。TDengine 给出的解决思路很直接——流程、规范、测试、配置,全都代码化。

代码化带来的结果同样直接:工程规范变得可审查、可复现、可协作,测试场景可追踪,研发节奏不再被资源瓶颈阻断。更重要的是,随着团队规模扩大,这套体系避免了“人走知识散”的反复重建,让工程质量可以持续累积。在《研发天天加班,但总是忙不过来,为什么这样,有解吗?》这篇文章中,陶建辉也更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点,强调只有把所有关键环节代码化,研发效率才能真正提升。

在一个以开源为底的项目里,工程效率不是锦上添花,而是保证社区持续活跃、保证版本稳定交付的基础设施。陶建辉的分享,本质是在回答一个问题:中国开源项目如何构建长期生命力?

两位 TDengine 开发者入选“开源之星”:属于工程师的现场答卷

如果说主论坛让大家看到了 TDengine 创始人对于研发效率与工程实践的思考,那么在“开源创新力量致谢仪式”上,TDengine 的另一面被更多人看见了。

在今年覆盖操作系统、数据库、人工智能三大领域的评选中,共有 47 位开发者获得表彰,TDengine 的两位研发同事——谭雪峰、邝金清——同时入选开源先锋项目开发者及“开源之星”奖项。

时序数据库 TDengine 让大家看见“代码化”背后的中国开源力量 - TDengine Database 时序数据库

时序数据库 TDengine 让大家看见“代码化”背后的中国开源力量 - TDengine Database 时序数据库

这两位同事长期投入在核心代码、质量改进、社区维护等关键工作中。对于开源项目来说,这些投入往往不在台前,却直接影响着项目的稳定性与演进速度。正是这些日常而持续的工程贡献,构成了一个开源项目能够长期发展的基础。

从主论坛到颁奖现场,今年 TDengine 在大会上的两次亮相,展示的是同一个事实:开源项目真正的价值,始终由实打实的工程投入和开发者自身的贡献决定。

工程为先,生态自来

今年开放原子大会也设置了多个主题论坛和开源市集,展示从基础软件到 AI 工具链的多种开源能力。整体呈现出一个趋势:产业不再单纯追求“项目数量”,而是开始关注“项目质量”。

对于 TDengine 来说,这意味着两件事:

  • 在工程体系中继续把研发、测试、规范统一到可复现的框架里;
  • 在社区层面,让更多参与者愿意基于工程质量继续投入贡献。

开源项目的竞争不在发布会,而在代码库;不在宣传稿,而在工程体系,最终能把生态撑起来的,始终是过硬的工程能力。